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高新區新聞 >

泉州國家高新區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14 點擊:

  2015年,泉州高新區以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核心任務,全力推進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努力打造區域經濟發展引擎。1-11月份,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481.71億元,增長10.9%;實現工業增加值363.25億元,增長11.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6億元,增長10.9%。主要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2015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實施創新引領行動,著力推動轉型升級

  
  2015年,泉州高新區以深入開展國家“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范工程、實施“泉州制造2025”產業龍頭創新引領行動為主要抓手,推動區內傳統制造業運用數控技術,推進生產過程自動化改造和管理信息化,提升制造業的高端化、智能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目前區內已有近百家企業進行數控和智能制造技術的創新應用試點示范,相關應用企業能夠減少勞動力用工20%—30%,國產替代進口的裝備可降低成本30-50%,縮短了產品的開發周期,建設了30多個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和自動化生產線。
  
  示范工程和引領行動的開展也帶動了高端創新資源的匯聚。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紡院海西紡織新材料工業技術晉江研究院等一批“國字號”的研發機構在高新區落地建設,集聚帶動引進一批創新創業人才,推動企業拓展產學研合作領域。
  
  (二)著力產業集聚,壯大創新型產業集群
  
  集中培育微波通信、紡織鞋服、新一代信息技術、太陽能光伏等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級,實現集群發展。
  
  ——微波通信產業已形成了“新材料—功能模塊—通信整機—系統優化”的完整產業鏈,移動通信中繼設備主要功能模塊、整機及系統工程分別占國內約25%、15%及20%的市場份額,對講機產品占全國市場60%、占全國出口份額的80%,衛星電視接收機和高頻部件的產量居全國領先,形成了近百項科技創新成果,獲得各種專利近千項。數字微波通信產業集群是第二批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之一、數字微波通信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福建省首個國家級聯盟;
  
  ——紡織鞋服產業形成比較完善的生產、銷售、配套服務體系及行業組織體系,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具有較高知名度,擁有安踏、361度、特步、七匹狼、九牧王、柒牌等一批全國知名企業;
  
  ——太陽能光伏產業形成了集“襯底-芯片-封裝-應用”為一體的產業鏈體系,產品涵蓋了整個LED產業鏈。龍頭企業三安光電是亞洲最大的芯片外延制造商,產能全國第二。信達光電是中國最大的LED路燈制造商。珈偉照明是目前中國光伏照明的最大出口商。布局搶占新能源技術制高點,CIGS(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核心技術——CIG靶材研發及生產項目已落戶園區;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方面,華東南最大的高可用數據中心——國際信息園數據中心已開始運營,國家部委、央企、金融機構、知名IT企業、互聯網公司等一批大數據相關應用項目已入園;建設亞洲規模最大的數字渲染中心——國際數字媒體產業基地,可向全球提供5000以上刀片服務器運算量的數字媒體云服務。
  
  組織開展重點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行動,聚焦支持紡織鞋服等12個產業領域,大力培育產業龍頭科技小巨人企業,帶動促進了一批科技型企業加快成長壯大。全區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等各類科技型企業近500家。
  
  (三)探索體制機制改革,積極開展先行先試
  
  立足泉州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金充裕的實際,引導民營資本投入創新領域。一是引入民營資本建設“園中園”,由傳統的筑巢引鳳模式延伸至引鳳筑巢、引鳳歸巢。目前已有南威軟件園、福建聯通企業云計算產業園、力達機電園、海西電商產業集群基地、三安電子商務中心等多個專業園區項目落地建設。二是動員社會力量創辦新型研究機構,按照“實體辦院、投管分離”、“市場化運作、社會化管理、專業化運營”運作,建設新型科研機構,推動泉州豐富的民營資本、民間資本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目前已有民營資本投入1.7億元創建20家新型科研機構,涵蓋新一代數字通信技術、物聯網、工業設計和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
  
  (四)加快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大力開展眾創空間建設。全區現已創建省、市級眾創空間24家,集中匯聚了2600多位創客,孵化創業企業近300家,項目500多個;擬設立800萬元專項資金,優化創新創業體系,調動創新創業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洪流。
  
  積極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研發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建設。泉州高新區目前已發展有科技企業孵化器6個(其中國家級1個)、生產力促進中心4家(其中國家級3家)、技術轉移機構2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9個(其中國家級1個)、企業技術中心50家(其中國家級1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家。目前正在建3個專業科技孵化器,爭取一園一孵。
  
  強化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深入實施全國產學研對接合作“藍火計劃”“燎原計劃”,通過海峽(泉州)技術轉移中心發布需求信息16批次,面向全國征集1001項高校科技成果與176項專利技術,為企業輸入了新的創新資源。積極對接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成果。通過舉辦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電子信息技術項目推介會,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建立企業轉型升級一站通等區域戰略合作,引進臺灣海洋大學等8所大學的育成中心來泉設立聯合辦事處,促進220多項技術成果轉化。
  
  建設一站式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激活科技資本。“泉州高新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是福建省首個高新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目前已入駐各類金融服務單位45家,其中金融機構3家、類金融機構19家、增值服務機構23家。截至目前,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已累計幫助中小企業實現融資近20億元,輔導28家企業上市或在場外市場掛牌交易;由中心設計、專門針對中小科技型企業的貸款保證保險產品將于明年1月全面啟動,可為企業提供銀行融資、創投投資、券商新三板掛牌等一系列服務。金融中心被認定為2015年福建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是泉州市唯一入選單位。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展望2016年及“十三五”發展,泉州高新區將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圍繞“福廈泉”創建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戰略,以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為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創新人才為第一資源,積極開展激勵創新政策先行先試,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努力探索新觀念、新模式,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培育新體制、新文化,全力打造閩東南自主創新戰略高地。
  
  (一)突出創新驅動,推動區域轉型升級
  

  面向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時代特征,泉州高新區將積極推進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二次創業”,著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實施創新驅動和內生發展,努力成為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示范區、新興產業的核心聚集區,力爭201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700億元。一是發揮高新區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加快實施 “泉州制造2025”,以數控技術和智能制造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智能裝備產業。深化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推動制造服務業發展,建立“云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發展智慧云制造。持續深化與中科院、工程院等國家級科研院所合作,采用“技術+團隊”等方式引進高校院所、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提升制造業的高端化、智能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搶先進入“工業4.0”時代。二是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抓好數字微波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編制并實施好數字對講機、北斗應用等產業專項規劃;加快主園區、軟件園、湖頭光電園、泉港新材料園等新區建設,以2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1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載體,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太陽能光伏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狠抓重大項目,攻克核心技術,培育領軍企業,建設特色基地,在占領產業制高點、擴大市場應用、提升核心競爭力上取得新突破,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
  
  (二)加快載體建設,健全完善科技服務體系
  
  進一步強化技術公共服務、技術成果交易、創新創業融資服務等平臺建設,健全完善以科技研發、企業孵化、產業培育、技術交易、科技金融為重點的科技服務體系。抓緊與中關村科技服務業產業聯盟合作共建“海西科技服務業基地”,推進海西光電科技創新基地、晉江創新創意創業孵化基地等專業孵化器建設,深化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中紡院海西院數控裝備中試實驗室、華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海西智能制造裝備聯合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實現科技服務業集聚發展,著力構建綜合創新生態系統。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運營好“泉州高新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深化“虛擬金融服務中心”線上線下融合新模式、“海西金融超市”互融網金融服務新業態建設。
  
  (三)開展多元合作,營造協同高效的創新生態
  
  加快建設泉州國際創新園、中以(國際)微波產業園、國際信息園外包基地等對外科技交流合作平臺,加強與臺灣、香港等地區和以色列、獨聯體等國家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抓住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機遇,科學引導高新區企業加快“走出去”,拓展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在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和交流,吸引和利用國際科技創新資源,提高產業集群外向度和國際化水平。
  
  按照“全產業動員、全資源集聚、全領域調動、全鏈條布局、全體系服務”創新組織模式,建立“政、產、學、研、資、介”緊密協同創新機制,建設運用好海峽(泉州)技術轉移中心、“泉州科技云”、泉州智庫、泉州數控一代科技創新平臺、云分布智慧平臺等創新管理服務平臺。
  
  (四)突出人才支撐加快創新要素集聚
  

  加強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激勵和扶持,充分發揮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新型科研機構、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類創新平臺對科技人才的集聚效應,整合集聚產業資源、創新要素和特色優勢,通過先“用”后“引”、以“用”促“引”等有效方式,集中打造產業科技創新人才高地,逐步實現人才資源配置和產業優化升級的高匹配,為服務支撐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提供人才保障。


主頁 > 新聞中心 > 高新區新聞 >

泉州國家高新區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

2016-01-14 來源:未知 點擊:

  2015年,泉州高新區以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核心任務,全力推進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努力打造區域經濟發展引擎。1-11月份,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481.71億元,增長10.9%;實現工業增加值363.25億元,增長11.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6億元,增長10.9%。主要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2015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實施創新引領行動,著力推動轉型升級

  
  2015年,泉州高新區以深入開展國家“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范工程、實施“泉州制造2025”產業龍頭創新引領行動為主要抓手,推動區內傳統制造業運用數控技術,推進生產過程自動化改造和管理信息化,提升制造業的高端化、智能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目前區內已有近百家企業進行數控和智能制造技術的創新應用試點示范,相關應用企業能夠減少勞動力用工20%—30%,國產替代進口的裝備可降低成本30-50%,縮短了產品的開發周期,建設了30多個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和自動化生產線。
  
  示范工程和引領行動的開展也帶動了高端創新資源的匯聚。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紡院海西紡織新材料工業技術晉江研究院等一批“國字號”的研發機構在高新區落地建設,集聚帶動引進一批創新創業人才,推動企業拓展產學研合作領域。
  
  (二)著力產業集聚,壯大創新型產業集群
  
  集中培育微波通信、紡織鞋服、新一代信息技術、太陽能光伏等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級,實現集群發展。
  
  ——微波通信產業已形成了“新材料—功能模塊—通信整機—系統優化”的完整產業鏈,移動通信中繼設備主要功能模塊、整機及系統工程分別占國內約25%、15%及20%的市場份額,對講機產品占全國市場60%、占全國出口份額的80%,衛星電視接收機和高頻部件的產量居全國領先,形成了近百項科技創新成果,獲得各種專利近千項。數字微波通信產業集群是第二批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之一、數字微波通信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福建省首個國家級聯盟;
  
  ——紡織鞋服產業形成比較完善的生產、銷售、配套服務體系及行業組織體系,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具有較高知名度,擁有安踏、361度、特步、七匹狼、九牧王、柒牌等一批全國知名企業;
  
  ——太陽能光伏產業形成了集“襯底-芯片-封裝-應用”為一體的產業鏈體系,產品涵蓋了整個LED產業鏈。龍頭企業三安光電是亞洲最大的芯片外延制造商,產能全國第二。信達光電是中國最大的LED路燈制造商。珈偉照明是目前中國光伏照明的最大出口商。布局搶占新能源技術制高點,CIGS(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核心技術——CIG靶材研發及生產項目已落戶園區;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方面,華東南最大的高可用數據中心——國際信息園數據中心已開始運營,國家部委、央企、金融機構、知名IT企業、互聯網公司等一批大數據相關應用項目已入園;建設亞洲規模最大的數字渲染中心——國際數字媒體產業基地,可向全球提供5000以上刀片服務器運算量的數字媒體云服務。
  
  組織開展重點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行動,聚焦支持紡織鞋服等12個產業領域,大力培育產業龍頭科技小巨人企業,帶動促進了一批科技型企業加快成長壯大。全區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等各類科技型企業近500家。
  
  (三)探索體制機制改革,積極開展先行先試
  
  立足泉州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金充裕的實際,引導民營資本投入創新領域。一是引入民營資本建設“園中園”,由傳統的筑巢引鳳模式延伸至引鳳筑巢、引鳳歸巢。目前已有南威軟件園、福建聯通企業云計算產業園、力達機電園、海西電商產業集群基地、三安電子商務中心等多個專業園區項目落地建設。二是動員社會力量創辦新型研究機構,按照“實體辦院、投管分離”、“市場化運作、社會化管理、專業化運營”運作,建設新型科研機構,推動泉州豐富的民營資本、民間資本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目前已有民營資本投入1.7億元創建20家新型科研機構,涵蓋新一代數字通信技術、物聯網、工業設計和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
  
  (四)加快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大力開展眾創空間建設。全區現已創建省、市級眾創空間24家,集中匯聚了2600多位創客,孵化創業企業近300家,項目500多個;擬設立800萬元專項資金,優化創新創業體系,調動創新創業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洪流。
  
  積極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研發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建設。泉州高新區目前已發展有科技企業孵化器6個(其中國家級1個)、生產力促進中心4家(其中國家級3家)、技術轉移機構2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9個(其中國家級1個)、企業技術中心50家(其中國家級1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家。目前正在建3個專業科技孵化器,爭取一園一孵。
  
  強化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深入實施全國產學研對接合作“藍火計劃”“燎原計劃”,通過海峽(泉州)技術轉移中心發布需求信息16批次,面向全國征集1001項高校科技成果與176項專利技術,為企業輸入了新的創新資源。積極對接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成果。通過舉辦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電子信息技術項目推介會,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建立企業轉型升級一站通等區域戰略合作,引進臺灣海洋大學等8所大學的育成中心來泉設立聯合辦事處,促進220多項技術成果轉化。
  
  建設一站式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激活科技資本。“泉州高新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是福建省首個高新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目前已入駐各類金融服務單位45家,其中金融機構3家、類金融機構19家、增值服務機構23家。截至目前,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已累計幫助中小企業實現融資近20億元,輔導28家企業上市或在場外市場掛牌交易;由中心設計、專門針對中小科技型企業的貸款保證保險產品將于明年1月全面啟動,可為企業提供銀行融資、創投投資、券商新三板掛牌等一系列服務。金融中心被認定為2015年福建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是泉州市唯一入選單位。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展望2016年及“十三五”發展,泉州高新區將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圍繞“福廈泉”創建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戰略,以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為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創新人才為第一資源,積極開展激勵創新政策先行先試,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努力探索新觀念、新模式,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培育新體制、新文化,全力打造閩東南自主創新戰略高地。
  
  (一)突出創新驅動,推動區域轉型升級
  

  面向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時代特征,泉州高新區將積極推進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二次創業”,著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實施創新驅動和內生發展,努力成為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示范區、新興產業的核心聚集區,力爭201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700億元。一是發揮高新區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加快實施 “泉州制造2025”,以數控技術和智能制造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智能裝備產業。深化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推動制造服務業發展,建立“云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發展智慧云制造。持續深化與中科院、工程院等國家級科研院所合作,采用“技術+團隊”等方式引進高校院所、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提升制造業的高端化、智能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搶先進入“工業4.0”時代。二是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抓好數字微波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編制并實施好數字對講機、北斗應用等產業專項規劃;加快主園區、軟件園、湖頭光電園、泉港新材料園等新區建設,以2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1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載體,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太陽能光伏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狠抓重大項目,攻克核心技術,培育領軍企業,建設特色基地,在占領產業制高點、擴大市場應用、提升核心競爭力上取得新突破,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
  
  (二)加快載體建設,健全完善科技服務體系
  
  進一步強化技術公共服務、技術成果交易、創新創業融資服務等平臺建設,健全完善以科技研發、企業孵化、產業培育、技術交易、科技金融為重點的科技服務體系。抓緊與中關村科技服務業產業聯盟合作共建“海西科技服務業基地”,推進海西光電科技創新基地、晉江創新創意創業孵化基地等專業孵化器建設,深化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中紡院海西院數控裝備中試實驗室、華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海西智能制造裝備聯合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實現科技服務業集聚發展,著力構建綜合創新生態系統。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運營好“泉州高新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深化“虛擬金融服務中心”線上線下融合新模式、“海西金融超市”互融網金融服務新業態建設。
  
  (三)開展多元合作,營造協同高效的創新生態
  
  加快建設泉州國際創新園、中以(國際)微波產業園、國際信息園外包基地等對外科技交流合作平臺,加強與臺灣、香港等地區和以色列、獨聯體等國家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抓住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機遇,科學引導高新區企業加快“走出去”,拓展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在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和交流,吸引和利用國際科技創新資源,提高產業集群外向度和國際化水平。
  
  按照“全產業動員、全資源集聚、全領域調動、全鏈條布局、全體系服務”創新組織模式,建立“政、產、學、研、資、介”緊密協同創新機制,建設運用好海峽(泉州)技術轉移中心、“泉州科技云”、泉州智庫、泉州數控一代科技創新平臺、云分布智慧平臺等創新管理服務平臺。
  
  (四)突出人才支撐加快創新要素集聚
  

  加強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激勵和扶持,充分發揮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新型科研機構、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類創新平臺對科技人才的集聚效應,整合集聚產業資源、創新要素和特色優勢,通過先“用”后“引”、以“用”促“引”等有效方式,集中打造產業科技創新人才高地,逐步實現人才資源配置和產業優化升級的高匹配,為服務支撐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提供人才保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 国产亚洲一本大道中文在线 | 人妻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牛牛|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毛片| 熟女人妇交换俱乐部|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又爽免费| 一进一出xo动态图| 天堂8а√中文在线官网|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下载|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不卡|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国语少妇高潮对白在线| 午夜男女爽爽爽在线视频 | 成 人免费va视频| 隔壁人妻被水电工征服 |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做夜欢视频九色 |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 亚洲hairy多毛pics大全| 国产乱子伦|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 欧美老妇与禽交| x8x8拨牐拨牐x8免费视频8文字| 少妇人妻系列1~100| 中国杭州少妇xxxx做受|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中国少妇内射xxxxⅹhd|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真| 国产9色在线 | 日韩|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在线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