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高新區新聞 >

合肥國家高新區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14 點擊:

  一、穩中有快,各項指標保持健康穩定運行
  
  目前,高新區有企業、工商戶約14000家,其中世界500強投資企業2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1家,年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13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60家,上市企業31家。2015年,高新區經濟發展呈現出“企業生產形勢趨好、經濟運行態勢趨快、經濟運行質量趨高”的良好態勢,預計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125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2836億元,增速12.1%;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124.2億元,增速29%,占比39.6%;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80億元,增長13.1%。


合肥國家高新區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  
 
  二、爭先進位,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
  
  (一)爭先進位進八強。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2015年公布的國家級高新區(含蘇州工業園)最新評價結果,我區綜合排名躍居全國第8位,進入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
  
  (二)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工程成功獲批。2015年7月,火炬中心發布了《關于開展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工程的通知》,確定了首批23個開展示范工程的國家高新區,合肥高新區位列其中。
  
  三、多措并舉,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培育工作持續加強
  
  (一)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進工作。2015年,高新區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功落戶博世、豐田通商2家世界500強企業,臺灣群聯電子合肥研發中心、中國鐵塔股份安徽總部、合肥中航新能源產業基地等7個10億元以上項目,以及中國十大服務外包龍頭企業——浙江網新恒天軟件、國內軟件產業龍頭企業——中軟國際等知名IT企業。此外,我區不斷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截至目前,已吸引一千多名留學生創新創業,其中,國家“千人計劃”18名,省“百人計劃”16名。
  
  (二)持續開展以“科技小巨人培育計劃”為主體的創新型企業培育計劃。2015年,新認定44家,目前全區共346家。今年 11月,我區小巨人企業——華米科技入選《2015年福布斯中國成長最快科技公司》。同時,高新區不斷加強國家、省、市創新型企業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園區共有創新型企業220家,其中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8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49家,市級創新型企業163家。
  
  四、營造氛圍,開展系列創新創業活動
  
  (一)積極開展“雙創”系列活動

  
  2015年5月,合肥市成功入選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高新區作為合肥市的“科技創新高地”成為示范城市的核心區。積極承接合肥市“雙創之星”活動。積極組織園區各孵化器、眾創空間及創新型企業參加了全市的創新創業展會;隨后,我區也組織開展了高新區“先鋒創業展”、“滬皖眾創空間論壇”及深交所路演對接等一系列活動。今年我區共舉辦創新創業活動和培訓共300余場次。
  
  (二)打造區域創新創業活動品牌。為全面落實科技部“創業中國行動”計劃,我區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和市場化機制,搭建資本項目路演對接平臺,打造區域創新創業活動品牌“合創匯”。
  
  (三)承辦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安徽賽區比賽
  
  高新區作為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安徽賽區承辦方,組織全省參賽企業700余家,其中高新區企業102家,占全省15%。最終,晉級全省總決賽企業38家,高新區16家,占比42%;我區合肥安德生制藥有限公司榮獲一等獎,全區獲得三等獎以上企業數占全省50%。
  
  五、依托載體,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建設

  
  (一)推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建設。截止目前,先研院已建設研發平臺、協同創新中心、聯合研發單元50余家,與Intel、微軟、阿里巴巴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20多所,成立孵化企業110家,注冊資本達到近6億元。申請和獲批的專利數69項,開發新產品近60項,新增銷售收入2.58億元,產生利稅1784萬元;先后引進包括國家“千人計劃”、“長江學者”等各類科教創新高端人才31名;陸續培養工程類碩士1600余人;量子通信南北干線運管中心、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國際研發服務外包平臺、先進技術與科技金融平臺等一批重大平臺項目穩步推進。
  
  (二)推動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建設。截至目前,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已入駐9個重點科研團隊,注冊成立了11家股份制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平臺,注冊資金超過1億元;啟動了“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及試驗與檢驗檢測中心”、“合肥光伏產業研究院”等5大平臺建設和“文物微環境智能保護系列產品”等8項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重點項目。積極開展人才培養工作,首批采用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2015級500名碩士研究生招生錄取工作已經圓滿結束,9月份入校,明年5月份之前正式遷入智能院新建的人才公寓。
  
  (三)推動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的建設。截至目前,中科院創新院已成立安徽中科物聯、中科美絡、中科普瑞昇等13家企業,注冊資金總額1億8千萬元;腫瘤測序與分子診斷等6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成立;有序推動無形資產評估工作,已完成合肥研究院下屬的五個科研團隊無形資產評估;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合港創業交流大賽。
  
  六、集聚要素,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
  
  (一)科技服務業發展迅速。今年4月,我區被科技部列入國家首批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成為全國首批25家科技服務業試點區域之一。目前已集聚了中技所工作站、深交所路演中心、省股權交易所、省公共檢測服務中心、微電子測試平臺等30余家高端服務機構。目前我區已有300余家科技服務機構;2015年技術合同交易額預計突破35億元。
  
  (二)持續建設創新創業載體。目前,全區擁有各類眾創空間15家,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4家,占全省66.7%;建成各類孵化器18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6家;科技企業加速器5家,加速器面積100萬平方米。建成各類孵化場地面積達2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200余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雙創”孵化體系。
  
  (三)建立區域創新政策體系。為響應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高新區先后出臺了《合肥高新區2015年扶持產業發展“2+2”政策體系》及《關于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簡稱“創九條”),2015年共安排政策資金6.9億元,用于支持全區創新創業發展。
  
  七、先行先試,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園區
  
  (一)積極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擴容工作。我區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截至目前,全區新三板掛牌企業已增至24家,占全市50%,八成企業掛牌后,營收及利稅均出現大幅增長,成為園區新的經濟增長點。此外,還有一大批后備企業正在股改及準備申報材料。
  
  (二)推進“青創資金”、“創新貸”、“助保貸”業務進展。為鼓勵大學生青年創新創業,2015年,安徽省設立了“青年創業引導資金”,并授權我區進行試點,探索創新青年創業引導資金的新模式。目前,已累計支持項目78個,扶持金額6221萬元,直接帶動就業2000余人。實現了“3個80%”:一是首次貸款占比80%,青創資金77家獲得貸款的企業中有62家企業為首次從銀行獲得貸款,占總企業數的80%;二是純信用貸款占比80%;三是100萬元以下貸款占比超80%。青創資金覆蓋面廣,在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方面填補了銀行傳統項目空白。此外,高新區與銀行合作持續推進“創新貸”、“助保貸”業務,今年1-11月份,幫助23家企業申請“創新貸”、“助保貸”7370萬;截至目前,“創新貸”、“助保貸”業務已經累計為100家企業發放貸款3.18億元。多種手段并用,有效的緩解了中小科技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扶持創新創業方面成效顯著。
  
  (三)推進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四板)建設。截至目前,股轉中心掛牌企業655家,托管企業816家,融資總額70億元,其中高新區掛牌企業126家,20家企業通過股權質押、銀行貸款、定增等方式進行了融資,融資總額3031.65萬元。
  
  八、2016年重點工作
  
  在即將到來的“十三五”開關之年,合肥高新區將努力打造“三個高新”——財富高新、和諧高新、美好高新,將這片全省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成為現代科技新城。
  
  (一)發展新興產業,強化創新創業,打造財富高新
  

  圍繞格力系、美的系企業完善核心配套件,轉型智能家居產業;加速捷華項目、通威續建、晶澳擴產,實現光伏產業鏈全覆蓋;推進沃弗永磁、新興重工建設,加快長安新品導入和核心配套項目投產;建成中電公共安全產業園一期;加快國際智能語音產業園建設;做強省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基地。依托中科大先研院等協同創新平臺,聚集培育雙創團隊和創新型企業;推進中俄超導質子研究中心、航科量子技術研究中心等重大技術平臺建設;加快創業社區——“中安創谷”建設,新增一批國家級孵化器及眾創空間;大力開展“合創匯”創新創業活動;打造“互聯網+創業創新服務平臺”;引進培育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務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支持;推進“廬州英才”和“江淮硅谷”人才工程,加快人才國際化、集群化發展。
  
  (二)落實要素保障,創新社會管理,打造和諧高新
  
  按照中科智城規劃完善產業布局,逐步拓展城市空間;結合市軌道交通發展規劃,持續開發“兩湖”周邊地下空間;完善提升供熱、公交、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加快“智慧高新”建設,提升城市運營管理水平;強化民生保障,調整提高低保、養老等民生補助標準,重點關注弱勢群體;加快安置房建設,開展先建后拆及貨幣化補償模式試點,建設復建點200萬平方米;著力改革體制機制,積極化解各類矛盾,使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園區居民。
  
  (三)建設生態園區,發展社會事業,打造美好高新
  
  完成“兩湖、三水”生態治理工程,建成“一山兩湖”38公里綠道系統;加強污染源頭控制,引導企業履行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加快建設環保產業園,加強“河長制”管理、大氣污染防治;圍繞“一山兩湖”集中建設集科技創新、商貿商務、生態休閑、居住生活于一體的國際化科創社區。加快發展學前教育、民辦教育和社區教育,依托合肥加拿大國際學校,推動教育國際化發展;建成安醫附院高新分院、省婦幼保健院(西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全方位提升民生公共服務水平。


主頁 > 新聞中心 > 高新區新聞 >

合肥國家高新區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

2016-01-14 來源:未知 點擊:

  一、穩中有快,各項指標保持健康穩定運行
  
  目前,高新區有企業、工商戶約14000家,其中世界500強投資企業2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1家,年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13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60家,上市企業31家。2015年,高新區經濟發展呈現出“企業生產形勢趨好、經濟運行態勢趨快、經濟運行質量趨高”的良好態勢,預計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125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2836億元,增速12.1%;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124.2億元,增速29%,占比39.6%;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80億元,增長13.1%。


合肥國家高新區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  
 
  二、爭先進位,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
  
  (一)爭先進位進八強。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2015年公布的國家級高新區(含蘇州工業園)最新評價結果,我區綜合排名躍居全國第8位,進入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
  
  (二)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工程成功獲批。2015年7月,火炬中心發布了《關于開展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工程的通知》,確定了首批23個開展示范工程的國家高新區,合肥高新區位列其中。
  
  三、多措并舉,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培育工作持續加強
  
  (一)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進工作。2015年,高新區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功落戶博世、豐田通商2家世界500強企業,臺灣群聯電子合肥研發中心、中國鐵塔股份安徽總部、合肥中航新能源產業基地等7個10億元以上項目,以及中國十大服務外包龍頭企業——浙江網新恒天軟件、國內軟件產業龍頭企業——中軟國際等知名IT企業。此外,我區不斷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截至目前,已吸引一千多名留學生創新創業,其中,國家“千人計劃”18名,省“百人計劃”16名。
  
  (二)持續開展以“科技小巨人培育計劃”為主體的創新型企業培育計劃。2015年,新認定44家,目前全區共346家。今年 11月,我區小巨人企業——華米科技入選《2015年福布斯中國成長最快科技公司》。同時,高新區不斷加強國家、省、市創新型企業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園區共有創新型企業220家,其中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8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49家,市級創新型企業163家。
  
  四、營造氛圍,開展系列創新創業活動
  
  (一)積極開展“雙創”系列活動

  
  2015年5月,合肥市成功入選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高新區作為合肥市的“科技創新高地”成為示范城市的核心區。積極承接合肥市“雙創之星”活動。積極組織園區各孵化器、眾創空間及創新型企業參加了全市的創新創業展會;隨后,我區也組織開展了高新區“先鋒創業展”、“滬皖眾創空間論壇”及深交所路演對接等一系列活動。今年我區共舉辦創新創業活動和培訓共300余場次。
  
  (二)打造區域創新創業活動品牌。為全面落實科技部“創業中國行動”計劃,我區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和市場化機制,搭建資本項目路演對接平臺,打造區域創新創業活動品牌“合創匯”。
  
  (三)承辦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安徽賽區比賽
  
  高新區作為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安徽賽區承辦方,組織全省參賽企業700余家,其中高新區企業102家,占全省15%。最終,晉級全省總決賽企業38家,高新區16家,占比42%;我區合肥安德生制藥有限公司榮獲一等獎,全區獲得三等獎以上企業數占全省50%。
  
  五、依托載體,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建設

  
  (一)推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建設。截止目前,先研院已建設研發平臺、協同創新中心、聯合研發單元50余家,與Intel、微軟、阿里巴巴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20多所,成立孵化企業110家,注冊資本達到近6億元。申請和獲批的專利數69項,開發新產品近60項,新增銷售收入2.58億元,產生利稅1784萬元;先后引進包括國家“千人計劃”、“長江學者”等各類科教創新高端人才31名;陸續培養工程類碩士1600余人;量子通信南北干線運管中心、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國際研發服務外包平臺、先進技術與科技金融平臺等一批重大平臺項目穩步推進。
  
  (二)推動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建設。截至目前,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已入駐9個重點科研團隊,注冊成立了11家股份制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平臺,注冊資金超過1億元;啟動了“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及試驗與檢驗檢測中心”、“合肥光伏產業研究院”等5大平臺建設和“文物微環境智能保護系列產品”等8項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重點項目。積極開展人才培養工作,首批采用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2015級500名碩士研究生招生錄取工作已經圓滿結束,9月份入校,明年5月份之前正式遷入智能院新建的人才公寓。
  
  (三)推動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的建設。截至目前,中科院創新院已成立安徽中科物聯、中科美絡、中科普瑞昇等13家企業,注冊資金總額1億8千萬元;腫瘤測序與分子診斷等6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成立;有序推動無形資產評估工作,已完成合肥研究院下屬的五個科研團隊無形資產評估;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合港創業交流大賽。
  
  六、集聚要素,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
  
  (一)科技服務業發展迅速。今年4月,我區被科技部列入國家首批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成為全國首批25家科技服務業試點區域之一。目前已集聚了中技所工作站、深交所路演中心、省股權交易所、省公共檢測服務中心、微電子測試平臺等30余家高端服務機構。目前我區已有300余家科技服務機構;2015年技術合同交易額預計突破35億元。
  
  (二)持續建設創新創業載體。目前,全區擁有各類眾創空間15家,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4家,占全省66.7%;建成各類孵化器18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6家;科技企業加速器5家,加速器面積100萬平方米。建成各類孵化場地面積達2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200余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雙創”孵化體系。
  
  (三)建立區域創新政策體系。為響應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高新區先后出臺了《合肥高新區2015年扶持產業發展“2+2”政策體系》及《關于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簡稱“創九條”),2015年共安排政策資金6.9億元,用于支持全區創新創業發展。
  
  七、先行先試,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園區
  
  (一)積極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擴容工作。我區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截至目前,全區新三板掛牌企業已增至24家,占全市50%,八成企業掛牌后,營收及利稅均出現大幅增長,成為園區新的經濟增長點。此外,還有一大批后備企業正在股改及準備申報材料。
  
  (二)推進“青創資金”、“創新貸”、“助保貸”業務進展。為鼓勵大學生青年創新創業,2015年,安徽省設立了“青年創業引導資金”,并授權我區進行試點,探索創新青年創業引導資金的新模式。目前,已累計支持項目78個,扶持金額6221萬元,直接帶動就業2000余人。實現了“3個80%”:一是首次貸款占比80%,青創資金77家獲得貸款的企業中有62家企業為首次從銀行獲得貸款,占總企業數的80%;二是純信用貸款占比80%;三是100萬元以下貸款占比超80%。青創資金覆蓋面廣,在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方面填補了銀行傳統項目空白。此外,高新區與銀行合作持續推進“創新貸”、“助保貸”業務,今年1-11月份,幫助23家企業申請“創新貸”、“助保貸”7370萬;截至目前,“創新貸”、“助保貸”業務已經累計為100家企業發放貸款3.18億元。多種手段并用,有效的緩解了中小科技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扶持創新創業方面成效顯著。
  
  (三)推進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四板)建設。截至目前,股轉中心掛牌企業655家,托管企業816家,融資總額70億元,其中高新區掛牌企業126家,20家企業通過股權質押、銀行貸款、定增等方式進行了融資,融資總額3031.65萬元。
  
  八、2016年重點工作
  
  在即將到來的“十三五”開關之年,合肥高新區將努力打造“三個高新”——財富高新、和諧高新、美好高新,將這片全省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成為現代科技新城。
  
  (一)發展新興產業,強化創新創業,打造財富高新
  

  圍繞格力系、美的系企業完善核心配套件,轉型智能家居產業;加速捷華項目、通威續建、晶澳擴產,實現光伏產業鏈全覆蓋;推進沃弗永磁、新興重工建設,加快長安新品導入和核心配套項目投產;建成中電公共安全產業園一期;加快國際智能語音產業園建設;做強省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基地。依托中科大先研院等協同創新平臺,聚集培育雙創團隊和創新型企業;推進中俄超導質子研究中心、航科量子技術研究中心等重大技術平臺建設;加快創業社區——“中安創谷”建設,新增一批國家級孵化器及眾創空間;大力開展“合創匯”創新創業活動;打造“互聯網+創業創新服務平臺”;引進培育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務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支持;推進“廬州英才”和“江淮硅谷”人才工程,加快人才國際化、集群化發展。
  
  (二)落實要素保障,創新社會管理,打造和諧高新
  
  按照中科智城規劃完善產業布局,逐步拓展城市空間;結合市軌道交通發展規劃,持續開發“兩湖”周邊地下空間;完善提升供熱、公交、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加快“智慧高新”建設,提升城市運營管理水平;強化民生保障,調整提高低保、養老等民生補助標準,重點關注弱勢群體;加快安置房建設,開展先建后拆及貨幣化補償模式試點,建設復建點200萬平方米;著力改革體制機制,積極化解各類矛盾,使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園區居民。
  
  (三)建設生態園區,發展社會事業,打造美好高新
  
  完成“兩湖、三水”生態治理工程,建成“一山兩湖”38公里綠道系統;加強污染源頭控制,引導企業履行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加快建設環保產業園,加強“河長制”管理、大氣污染防治;圍繞“一山兩湖”集中建設集科技創新、商貿商務、生態休閑、居住生活于一體的國際化科創社區。加快發展學前教育、民辦教育和社區教育,依托合肥加拿大國際學校,推動教育國際化發展;建成安醫附院高新分院、省婦幼保健院(西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全方位提升民生公共服務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西西人体444rt高清大胆图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虚拟vr|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亚洲av日韩av综合在线观看|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曰本丰满熟妇xxxx性|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一本一道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18| 人人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摸|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齐齐|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 黄色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寡妇树林野战在线播放| 人人妻人人超人人| 草草影院发布页| 黑人大荫蒂老太大| 文中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大胸少妇午夜三级|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福利 |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 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国产|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免费人动物| 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网|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精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