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國家高新區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14 點擊:次
2015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形勢,常熟高新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齊心協力、真抓實干,積極適應新常態,搶抓新機遇,全力構筑“五位一體、綜合發展”新優勢,開創了產業技術加快轉型、項目載體次第啟動、經濟社會同步提升的嶄新局面。經國務院批復,常熟高新區成功升級為國家高新區。
一、2015年工作總結
一是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制訂出臺了《科技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科技創新獎勵政策實施細則(試行)》等多個政策文件,對全區145家科技創新企業進行了獎勵。全年新獲批高新技術企業27家,新申報高新技術產品111件,新獲批省民營科技企業38家,申報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1項,推薦省級科技計劃項目23個,各項指標均列全市之首。全年新引進千人計劃2名,另有2人順利進入千人計劃面試; 入選省雙創人才項目3個、省雙創博士計劃9個,均占全市60%左右;入選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1個;入選姑蘇人才項目5個、姑蘇創業天使計劃項目8個;入選海鷗計劃項目2個;入選常熟市領軍人才17個;6名創業人才在第三屆江蘇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占全省入選名額的十分之一。
二是科技載體進一步豐富。廣和服務外包產業園、華順軟件園、同濟科技園共計30萬平方米的三大科技載體正式投入運行,全面進入招商環節。中國智能車綜合技術研發與測試中心項目正式啟動,開展智能車展廳、內外場地規劃設計、“智車時代”眾創空間建設等工作,成功承辦“2015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順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趨勢,慧谷創業+、同濟虞創匯等2家眾創空間被認定為省級眾創空間。與此同時,與中國專利技術開發公司、紫金知識產權公司合作,共同成立常熟知識產權服務廣場,著力推進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在高新區集聚;與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及上海市人才服務行業協會的合作,積極推進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全力爭創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三是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全年新引進了世界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精密電機及雨刮系統、馬勒汽車空調系統、德國西門子電氣等三個世界500強項目,以及日本席夢思床墊和美國摩恩廚衛兩個行業內單打冠軍項目。同時,吸引了莎瑪特汽車傳動軸項目、恒瑞與西班牙卡布勒斯集團合作研發、制造碳纖維汽車部件項目、汽車零部件一級配套商-韓國三松常青汽車安全系統、韓國KOPLA車用工程塑料等項目先后落戶高新區,進一步完善了高新區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區域內汽車零部件一級供應商已達10家。
四是現代服務業進一步壯大。啟動昆承灣總部經濟集聚區規劃,積極搶占國際價值鏈的高端。組織成立了常熟市創業投資協會,科技金融產業進一步集聚,新引進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基金10支,引進昊華融資租賃公司及全市首家外資商業保理公司新維商業保理公司,初步形成了以傳統金融機構為主體,新型金融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互相促進、產業鏈完善的金融業發展體系。
五是城市功能進一步優化。南部新城各片區控規,以及新城綠化景觀概念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基本完成。成立了公用事業養護中心,加強對區域公共服務設施的養護力度。完善了綠地管理系統軟件及苗木數據庫,綠化養護工作更加專業有效。
二、2016年工作計劃
2016年是常熟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十三五”發展的開局之年。2016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屆十四次全體(擴大)會議部署,以豐富國家高新區內涵為目標,釋放國家高新區品牌效應,更加主動融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更加主動發揮省科技綜改核心區作用,更加主動接受上海科創中心輻射帶動,更大力度營造創新創業生態,更大力度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更大力度建設宜居宜業新城,更大力度集聚創新創業人才,更大力度提升社會公共事業,為建設“五位一體、綜合發展”的新常熟作出更大努力。
一、努力構建環境更加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
以國家高新區正式授牌為契機,主動融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建設,努力打造省科技體制綜改核心區,全面對接上海科創中心,構筑創新框架更加完備、創新制度更加健全、創新載體更加豐富、創新生態更加優良、創新體系更加科學的創新創業環境,形成地方特色,助推產業轉型,引領產業發展。一是構筑一大創新框架。圍繞汽車“智能化、輕量化、綠色化”技術,籌建江蘇省未來汽車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并以此為基礎拓展建立若干個專業研究所,構筑省級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引領下的專業性研究所主導的創新框架。二是營造兩大創新體系。創新人才引進體系,實施海外人才、高校與研究院所人才、企業人才集聚工程;創新技術交流體系,探索建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加快國際先進科技成果和技術轉移轉化。三是探索三大創新制度。探索校地人才流動制度;探索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探索技術收益分配制度。四是豐富四大創新載體。加快智能車研發與測試中心建設;加快創新創業之城建設;加快汽車創新大廈建設;五是完善五大創新生態。完善居住生態、生活生態、交流生態;投資生態和運營生態。
二、努力培育特色更加鮮明的高新技術產業
突出智能制造和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培育骨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工業經濟;突出生產性服務業和總部經濟發展方向,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做優做強城市服務經濟。要以強大的工業經濟為支撐,以高效的現代服務業為紐帶,建立起二、三產業專業分離、優勢互動和價值疊加相結合的高新技術產業鏈。
三、努力建設功能更加健全的宜居宜業新城
以“七彩湖居、水墨常熟”為基調,按照“生產生活相融、產業城市互動”的開發思路,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品質建設,精心打造南部新城,突出國際化,突出創新化,突出生態化,突出互動化。
四、努力打造服務更加均衡的民生保障體系
按照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步加強、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同步提高、體制機制創新與基層基礎建設同步推進的標準要求,不斷完善各項社會事業的承載功能,加快建立健全普惠共享、優質均衡的民生保障體系。
五、努力營造管理更加科學的社會和諧基礎
積極探索社會管理的新機制,突出生態園區建設,建設和諧園區;突出鄰里文化建設,建設和諧社區;突出安全生產建設,建設和諧企業;突出城市科學管理建設,建設和諧城市;突出社會治安建設,建設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