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國家高新區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
來源:未知 日期:2021-08-18 點擊:次
2015年,唐山高新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中,以建立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為為抓手,以科技項目管理、科技創新主體和平臺培育、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優化、知識產權等工作為重點,全力推進科技創新,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在促進轉型升級中的作用,取得明顯工作成效。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8億元,同比增長10%;營業總收入550億元,同比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81億元,同比增長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65億元,同比增長11%;實際利用外資9000萬美元,同比持平;出口總值3.6億美元,同比增長8.5%;公共財政收入8.28億元,同比持平。各項指標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
一是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創新平臺建設得到不斷發展。2015年全年全區科技財政投入為3600萬元,占財政預算投入比重為7.2%?!短粕礁咝聟^產業發展規劃》已印發執行。中科院唐山高新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已成為集研發、中試、轉化、集成為一體的平臺型技術創新與產業服務機構,成為環渤海經濟圈高新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焊接和機器人兩個特色產業基地實現平穩較快發展。擁有孵化面積8.2萬平方米的唐山國家級創業中心在孵企業187家,累計孵化中小科技企業突破450家。孵化器、眾創空間建設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認定省級孵化器一家,省眾創空間2家,市眾創空間6家,4家納入孵化器、眾創空間引導培育計劃;形成了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建設的大型專業孵化器基地,孵化總面積已達十幾萬平方米;在軟件園一期投入使用基礎上,軟件園二期建設進展順利,完工后軟件園總面積將達到10萬平方米,將建成全省最大的服務外包產業基地、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軟件產業基地。此外,正在謀劃建設的還有唐山建華高新技術工業園、華電科技企業孵化器等3個民營企業孵化器。設立了1000萬元的孵化基金,年度扶持企業3家;集科技政策信息服務、科技項目管理、科技企業及產品宣傳推介和科技型企業即時管理于一體的高新區科技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同時,在高新區網站建立了創新創業專欄,實現平臺與高新區網站的有效鏈接與優勢互補;與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河北科技大學、華北理工大學等共建工業研究院、研發中心和產學研轉化基地,創新要素集成和技術轉移水平邁上新臺階。
二是強化項目申報等服務,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15年,組織申報國家、省、市各級各類項目121項,其中國家項目12項,省項目45項,市項目64項。共獲得財政資金支持5230萬元,8家企業申報2015年河北省和唐山市科技進步獎,8個項目獲得獎項,其中省三等獎1項,市一等獎2項,2等獎5項,三等獎1項。已累計認定各級各類研發機構79家。累計授權專利超過2000項,區內企業在不同領域創造了40多項“全國第一”,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不斷涌現。2家企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截止目前,高新區匯集各類專業機構研發人員超過4000人,高層次人才45名,聚集各類領軍人才5名。拓又達公司負責人趙欣在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的首批“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名單中被評為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河北省僅此一人。2015年,昱卓貿易、華發教育科技等2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進一步拓寬了科技型企業發展融資渠道。
(二)高新技術產業不斷發展。
一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2015年全年,全區預計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65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63%。注冊省科技型企業400家,在原有六大特色產業的基礎上,瞄準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方向,逐步形成了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等6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并迅速發展壯大。其中機器人產業異軍突起,2015年預計完成產值45億元,同比增長13%。預計2017年產值過百億,成為高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
二是創新型產業集群集聚發展。高新區已集聚80家外資企業,8家世界500強企業。“一園兩基地”成為高新區產業集聚發展的靚麗品牌。“一園”為日資工業園:共有23家日資企業,使我區成為河北省日資企業最集中的區域。“兩基地”為焊接產業基地和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唐山焊接產業基地現有企業18家,產品涵蓋了焊接設備、機器人及其系統、切割設備、焊接材料及輔助機具等各個領域,是國內規模最大、產業鏈條最為完備的焊接產業集群。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擁有骨干企業8家。機器人產業基地現有骨干企業30家,唐山松下引進機器人本體生產線,實現了焊接機器人在基地內的生產突破;開誠完成與中信重工的資本融合,拓展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和資金支持,為打造全國最大的專用機器人研發制造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ㄈ└咝录夹g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作用日益增強。
唐山高新區很多自主研發成果除填補國內空白外,也加速實現了產業化進程,并直接帶動了煤炭、鋼鐵等產業的轉型升級,一些新興產業嶄露頭角。開誠集團自主研發的礦用潛水機器人、礦用搶險探測機器人等項目,技術國內國際領先,已實現產業化生產,對煤礦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在新材料方面,石墨烯產業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唐山高新區石墨烯產業建設,起步于2013年初,集群以唐山建華實業集團為核心,通過技術引進、成果轉化、孵化器企業孵化到以技術成果+資本與石墨烯相關產業結合,探索了一條“創客空間+孵化器+科技成果+資本+金融+市場”推動新興產業快速形成和發展的新模式。為加快石墨烯技領域技術研發,唐山建華實業集團先后設立了河北省石墨烯產業院士工作站、唐山建華實業集團石墨烯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并與中國工程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北京交通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美國羅馬琳達大學等多家國內外石墨烯高精尖技術的匯集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形成包括石墨烯量產技術、石墨烯材料復合技術以及石墨烯涂布技術等20多項技術成果?,F有石墨烯相關企業14家,產品涉及石墨烯批量制備、烯潤潤滑油、烯客家族空氣凈化噴劑等。12月20日,京津冀石墨烯產業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該聯盟由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唐山高新區管委會倡導,中關村華清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東旭集團等100余家京津冀從事石墨烯研發、產業化單位發起。
二、2016年及“十三五”工作目標、發展思路和舉措
“十三五”期間,高新區總體發展定位為: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引領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示范區、優勢高端產業的聚集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先導區、引領國際國內合作的開放區,到2020年成為產業特色鮮明、創新資源聚集、創新創業活躍、生態環境優美、功能配套完善、帶動作用突出的現代化科技新城,成為市中心城區的重要增長極,成為全市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具體目標:
1.發展要有大貢獻:“十三五”期間,主要指標平均增長速度20%以上,到2020年,營業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達到1500億元,建成千億園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突破2億美元;財政收入突破60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25億元)。
2.產業要有大飛躍:“十三五”期間,以“互聯網+”為核心手段,充分發揮制造業基礎優勢,導入新經濟、切入新技術,努力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取得突破,重點打造“123”高端產業體系,“1”,即全力打造先進裝備制造特色主導產業,建成機器人、焊接、汽車零部件、儀器儀表、節能環保5大集群,營業收入突破500億元;“2”,即提升發展信息技術及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兩大存量產業,重點發展大數據服務、物聯網、軟件及信息服務、電子元器件、電子商務5大集群,營業收入突破500億元;“3”,即培育發展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新材料三大產業,重點培育通用航空制造及服務,石墨烯和碳纖維、碳化硅應用等新型材料,電子元器件、充電設備和整車生產3大集群,營業總收入突破300億元。
3.創新要有大提升:建立完善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形成完備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創業孵化鏈條,創業活動活躍,建成一批創業咖啡、創客空間,研發經費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GDP比重達到4%以上,科技經費支出占全區財政支出比重達到20%,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1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家。引進國家兩院院士5人以上,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成技術研發中心、工業研究中心、技術創新聯盟10家以上,全面構建唐山特色創新支撐體系,建成引領唐山、河北乃至全國科技創新的動力源和標桿區。
4.協同發展要有大突破: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積極爭取以園區(分園)、飛地經濟等形式加大與京津的產業鏈協同,到2020年建成中關村三大產業聯盟成果轉化基地,吸引北京大興區、西城區等至少30家企業落戶,建成承接京津產業鏈后端孵化、中試和創新成果轉化基地。
其中,2016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億元,同比增長20%;營業總收入620億元,同比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95億元,同比增長2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90億元,同比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1.08億美元,同比增長2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34億元,同比增長10%。
發展路徑:
實施“三個六”工程,即扶優做強“六大產業”、全力打造“六大創新平臺”、完善健全“六大支撐體系”。
一是扶優做強“六大產業”,即先進裝備制造業、機器人產業、信息技術及服務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材料產業、現代服務業。
二是全力打造“六大創新平臺”,即中小企業孵化器、科技企業加速器、中科院唐山轉化中心、唐山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機器人和焊接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智能裝備產業聯盟、京津冀石墨烯產業聯盟。
三是完善健全“六大支撐體系”,即優質高效的服務支撐體系、功能完善的現代化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充滿活力的創新支撐體系、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開發支撐體系、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支撐體系、多層次的科技金融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