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四大自貿試驗區將有助于協調區域經濟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9-08 點擊:次
《自貿區藍皮書:中國自貿區發展報告(2016)》指出——我國四大自貿試驗區將有助于協調區域經濟
8月3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中國博士后特華科研工作站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自貿區藍皮書:中國自貿區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藍皮書》)研討會在京舉行。本書是國內第一本關于我國自貿區發展的藍皮書,參與撰寫的專家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特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單位。
《藍皮書》課題組指出,中國的四大自貿試驗區將成為中國經濟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試驗田。中國最大的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影響將是區域聯動性的,在上海金融、貿易等改革與開放的促進下,整個長三角地區都會因滿足并提供更高的產業基礎配套設施需求而收益頗多。在較短時間內上海自貿試驗區會產生非常大的對周邊城市優質資源的虹吸效應,但同時也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溢出效應,使長三角城市群的產業布局與分工更加成熟。
不僅如此,建設自貿試驗區不止局限于區域,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建設經驗應復制并推廣至全國,這意味著目前四大自貿試驗區將成為國內其他城市爭相效仿的對象。
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建立具有很強的區域協同、聯運發展的功能,能使長三角地區的地理經濟優勢得到進一步加強,并進一步對長江中上游地區和內河航運產生非常強的帶動作用。可以說,自貿試驗區的發展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不謀而合,若沒有一個好的帶頭城市,區域經濟發展也可能因缺少主心骨而失去方向。不僅如此,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對整個中國經濟也發揮著重要的撬動作用,尤其是在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與提升方面,包括江浙等核心區,以及長江中上游沿線城市如武漢、重慶等地,其城市產業結構的發展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自貿試驗區的開放與管理經驗如果能取得共識,則可在全國更多的區域性城市群進行推廣,如此便可對國內區域協同發展的進程具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由于地域優勢明顯,廣東自貿試驗區的成立與建設自然地將粵港澳經濟融合置于重要地位,并明確提出廣東自貿試驗區的整體思路就是要在面向世界的前提下以港澳地區為依托并服務內地,通過制度上的突破與創新加強內地與港澳地區經濟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措施,推動粵港澳區域貿易集成功能的極大發揮,在金融方面形成粵港澳合作新體制等。
天津自貿試驗區是北方唯一的自貿試驗區。基于區位優勢,天津自貿試驗區對北方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其不僅承擔著北方地區經濟試行先鋒的職責,還在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天津,作為京津冀國家戰略版圖中重要的港口城市,承擔著京津冀開放的重要窗口角色,作為京津冀地區最大的綜合性貿易港口,天津承載了華北地區對外貿易的港口功能,對于京津冀地區吸引外資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福建自貿試驗區的成立,是國家基于一國兩制思路從經濟角度的一次嘗試。從國家政治層面考慮,福建自貿試驗區的最大戰略意義就是與臺灣地區的聯系與溝通。通過與臺灣地區進行更加密切的經貿合作與安排,使兩岸關系得到加強,使經濟向縱深發展形成更深的聯結。通過更大范圍的對臺開放,吸引臺商及臺企更多地參與大陸經濟發展,使大陸與臺灣的經貿往來更加頻繁,促進兩岸人民更好地交流。福建作為國家支持臺灣建設的重要前沿,擁有豐富的基礎資源,在承接臺灣產業轉移與促進兩岸產業融合方面具有相當多的優勢。通過福建自貿試驗區,可擴大服務貿易領域的對臺開放,使兩岸服務生產要素更加自由地流通,推動兩岸經貿合作的深層次發展。在人民幣業務方面,海峽兩岸通過福建自貿試驗區開展跨區人民幣結算是其一個重要的金融發展使命。
課題組認為,我國大力推行的四大自貿試驗區(上海、天津、廣東和福建自貿試驗區)都將以國家總體戰略為立足點,在充分發揮自身區域優勢的基礎上在協同發展方面大有作為。各個自貿試驗區肩負不同的具體任務,但在整體上服務于國家的改革開放大勢,并與新戰略,如“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經濟融合、兩岸經貿交流等,進一步形成合力,相互探討新方法,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的高級別的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