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 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 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 創新型產業集群
- 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 國家高新區
- 創新型城市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 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 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 國家農高區
- 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
-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 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 國家生態工業園
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案例:四川宣漢以“五化”推動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4-18 點擊:次
多年來,宣漢縣確立了以肉牛和糧油為核心,以“牛、藥、果、茶、菌、糧油、生豬”等優勢特色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體系。去年,宣漢縣被納入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宣漢將此項工作置于全縣三農工作的中心位置,予以全力推動。
“我們決定通過園區化、設施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等‘五化’來推動這項創建工作,‘五化’以園區化為核心和載體,其余四化為內容和手段。”宣漢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海達說。該縣目前已成功創建省、市、縣級現代農業園區15個,共規劃園區23個。
半坡村走出全新產業發展之路
胡家鎮鴨池村位于半山坡上,從山腳往上,沿著一條主路朝村委會方向走,仰頭可以看到呈“非”字形往兩邊展開的層疊梯田,田邊全用水泥硬化,每塊田邊緣的一側留有2米余寬的魚池,其余地方為水稻種植區。田與田之間均有溝渠相連,水自上而下自流灌溉。
村黨總支書記馮涌說,這里屬胡家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總面積1.4萬畝,高標準農田面積達1.17萬畝,核心區面積5000畝,2018年獲國家級稻魚綜合種養示范基地稱號。園區全域標準化建設、全程機械化作業、全面社會化服務構成了其全新產業發展特色。
核心區共有兩家農機專業合作社、7家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及15家家庭農場。“起關鍵作用的是兩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對核心區4000余畝稻田實行托管式經營。”馮涌說。托管分全托和半托,全托居多,即水稻生產過程中耕、播、收及田間管理4個環節全托,托管費每畝600元,農民當“甩手掌柜”,只待秋天往家運稻子就行,養魚各環節也不用管,只管賣魚時分錢就行。
這當然涉及利益分配的聯結機制。因村集體負責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故而每畝每年需付給村集體30元;這30元是按照每畝養魚產值的1%來算的,魚按每畝300斤,每斤賣10元來算。另外的99%,農戶與專業合作社“三七”分,即“137”模式。
不妨算一筆賬,園區農戶一年到頭什么也不用管,每畝田的凈得收入為:園區“云蒙米業”稻谷收購價為1.8元/斤,以畝產稻谷1000斤算,每畝水稻農民凈得收入為1200元;養魚每畝3000元收入,除去村集體30元后與合作社“三七”分,可得1300余元;兩項相加為2500余元;加上秋季種的玉米、油菜及田坎、坡崖種的大豆,每畝可達3000余元。
據曾鑫介紹,宣漢全縣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總面積71.56萬畝,配套田間存貯池7.1萬立方米,田間管網18.94萬米。建成后單個田塊面積大于2畝,實行“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并實現了旱澇保收、宜機作業、高產穩產。
龍頭牽引組建社會化服務聯合體
來到君塘鎮大魚池村,新修的田間耕作道呈網格狀將土地分割成方正的田塊,水渠隨著耕作道蔓延至田中。“去年水稻收割后,我們就開始了宜機化改造設計,從去年10月開始施工,要到4月底才能結束,得趕上5月初插秧。”宣漢縣桂花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桂剛說。
作為龍頭企業,桂花米業在橫跨大魚池村、萬古村、平等村、桂花社區的君塘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流轉了1500畝地,示范園區1萬余畝糧油生產。作為落地實體,桂花米業組建了宣漢縣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桂剛個人成立了宣漢縣海平種植家庭農場。
示范的第一個要點就是全程機械化。對耕地進行宜機化改造更是首要任務。宣漢縣今年對耕地宜機化改造的補貼政策很給力,制定了旱地最高1000元/畝、水田最高1500元/畝的標準,以及按此標準40%補貼給實施主體的政策。“我這里就是600元/畝。”桂剛說。
據桂剛介紹,宣漢縣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目前擁有一套機械化育秧流水線,每小時育秧800盤,可移栽40畝稻田,1500畝稻田40小時就可育完。另外還有大型拖拉機4臺、插秧機6臺、植保無人機5臺、收割機4臺、烘干機5臺,另有3臺烘干機正在安裝。
示范的第二個要點是全產業鏈融合。桂剛說,僅種植環節,從育秧到收割,每畝總成本約六七百元,加上土地流轉費500元/畝,每畝純利潤僅有300元左右。“主要靠大米加工提高附加值。”桂剛說,加工成大米后,每畝產值提高到3000元,純利潤也有1800元。
“所以我們鼓勵全產業鏈龍頭企業進入糧油生產領域,同時讓龍頭企業牽引組建社會化服務聯合體。”宣漢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曾鑫說,目前該工作桂花米業已著手實施。桂花米業將整合縣內4家大型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若干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依據宣漢縣山區海拔高差的特點,按季節時差集中力量高效服務于縣內各地糧油生產實體。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讓聯合體帶動全縣糧油產業發展起來,徹底解決農民種糧不賺錢的問題,同時讓從事糧油生產的實體,以及農民和村集體都能有更高的收益。”曾鑫說。
“五星”創建為晉升國家級添彩
宣漢縣常年肉牛存欄量超過17萬頭。該縣正在打造以縣城為核心、以大成等鄉鎮“肉牛養殖+優質糧油種植”、以南壩7家牛肉加工企業為驅動的“一核兩驅”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共涵蓋12個鄉鎮。其中位于大城鎮瓦窯村等村的宣漢縣肉牛現代農業園區已是四川省四星級園區。
“本園區以養殖宣漢本地培育的、被稱為黃河以南第一個培育新品種的蜀宣花牛為主,并帶動萬畝牧草及萬畝優質糧油種植,種養循環覆蓋率達97.6%。”大城鎮黨委書記陳大雙說。目前園區共建有29家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場,蜀宣花牛總存欄量1.05萬頭。
宣漢蜀宣錦宏牧業有限公司是29家中最大的一家,作為省級龍頭企業,去年被評為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企業,目前正在申報省級核心育種場。董事長胡周成系畢業于智能控制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因此,這里充分體現了設施化、數字化、綠色化等概念。
進入公司,盡管養殖場就在眼前,但聞不到一絲臭味,周邊也無糞便泄漏痕跡。“我們采用發酵床工藝,將鋸末、糠殼等物質倒入牛圈,加入生物發酵菌,牛尿、牛糞隨牛的活動與鋸末、糠殼混合發酵,每3個月清理一次,不用加工都是很好的有機肥。”胡周成說。
曾鑫說:“園區其他規模養殖場均建有沼液存儲池、干糞堆碼池,配齊了生態厭氧發酵罐、干糞分離機、清運鏟車、干糞運輸車等設備,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禽畜糞污綜合利用率達100%。”不僅如此,整個園區秸稈綜合利用率和農膜回收率也達到100%。
在錦宏公司的養殖場內,從飼料加工到糞便清理,整個過程都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牧草揉絲、玉米粉碎,飼料攪拌以及投料飼喂,場內空氣及溫濕度在線監測與調控,都不需要多少人工。”胡周成說,機械化和自動化,大大降低了成本,為擴大規模化提供了條件。
走進設在園區的蜀宣花牛現代農業科技展示館,除了一些有關蜀宣花牛的文化、科技及產品展示外,最搶眼的要算宣漢縣縣域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了,全縣每個鄉鎮現代農業園區內每一個細項均可點擊進入,可實時觀看各園區各類監測系統發來的數據和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