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 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 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 創新型產業集群
- 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 國家高新區
- 創新型城市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 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 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 國家農高區
- 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
-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 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 國家生態工業園
三亞:加快建設崖州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4-21 點擊:次
為貫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相關部署,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要求,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現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12號文件、8號文件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對標打造“六個三亞”“六個標桿”要求,推動旅游消費跨躍式升級,加快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布局,推進現代服務業全球化開拓,實現熱帶特色現代農業高效轉型,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產業競爭力,著力構建開放型、生態型現代產業體系。
二、主要目標
到2024年,產業培優提升取得實質性進展,現代產業體系基本確立,努力建成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核心區、自貿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國家戰略高新技術前沿區、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產業規模穩步提升,重點產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
——結構優化提升。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達到46%、43%、18%,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到57%。投資結構持續優化,產業投資年均增長15%。
——創新動能提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3%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0家以上,數字經濟增速達到30%,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明顯提高,爭取進入創新型城市行列。
——產業集聚提升。建成2個營業收入超千億級,1個營業收入超300億級產業園區,產業關聯度明顯提高,形成以海棠灣國家海岸休閑園區為核心的東部旅游消費極核區、以中央商務區為核心的中部現代服務集聚區、以崖州灣科技城為核心的西部高新技術集聚區。
——發展環境提升。市場主體體驗感和獲得感明顯提升,力爭營商環境總體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市場主體大幅增長,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核心區
1.打造全球免稅購物中心和時尚消費中心。做優做大免稅購物,吸引DFS、Dufry等企業落戶,創新監管模式,豐富提貨模式,進一步增加免稅商品品種,力爭實現免稅品品牌、品種、價格與國際“三同步”,到2024年,力爭實現離島免稅品銷售額800億元。建設全球知名品牌區域消費中心,加快超級萬象城綜合體、三亞SKP等項目落地,吸引全球時尚高端消費品牌入駐,鼓勵設立品牌代理總部或地區總部。推進海南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建設。建立黃金珠寶、高級定制時裝等時尚高端消費品發布、定制和展示交易中心,吸引獨立設計師品牌、大師工作室、藝術研究機構及時尚營銷機構集聚,帶動時尚潮流資訊傳播和時尚產品消費。
2.推動旅游產品業態升級。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培育全季全時多元消費模式。推動全國首條郵輪海上游航線率先在三亞運營,建設郵輪旅游試驗區。實現三亞國際游艇中心、游艇旅游中心和游艇旅游綜合服務平臺正式運營,打造游艇旅游集散,游艇設計、展示、交易和創新中心,拓展游艇產業鏈,建設游艇產業改革發展創新試驗區。加快凱蒂貓主題樂園、紅色娘子軍演藝公園二期等項目建設,推動FE賽車主題樂園、星際熊華南文創中心等項目盡快開工,推動復游城國際旅游度假社區等項目落地。推進天涯海角、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旅游區完成5A級景區創建,推進蜈支洲島與后海村聯動發展。利用營運用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推動游艇旅游、低空旅游、汽車租賃等業態規范發展。挖掘黎苗等獨特文化民俗資源,培育地域特色文化演藝品牌和文化旅游產品。實施“文物+旅游”行動,推動落筆洞國家遺址考古公園、崖州古城保護與開發。力爭到2024年,過夜游客總人數達到3270萬人次,過夜旅游總收入達到900億元,旅游業增加值達到450億元。
3.創新特色旅游消費業態布局。高標準布局建設大型旅游消費商圈,構建市民與游客共享的消費場景,加快推進國際免稅城三期等項目建設,高標準建設鳳凰海岸免稅消費商圈、南邊海游艇旅游消費商圈,積極引進銀泰商業街區等,加快培育發展“首店、首牌、首秀、首發”經濟。構建“智慧旅游”消費體系,建設智慧景區、智慧店鋪,擴大線上消費規模。培育、建設、提升一批高品質夜間經濟集聚區、夜間經濟示范點,打造“夜游三亞”“夜品三亞”“夜購三亞”名片,支持亞龍灣玫瑰谷、西島、南山等景區打造夜間旅游業態。健全多元化住宿服務體系,引入國際高端酒店,打造全球品質最高、規模最大的星級酒店群落,打造鄉村民宿集群,新建汽車露營特色住宿。匯聚世界美食“名店”“名菜”“名廚”,建設海南特色美食文化街區、國際風情美食街區等美食體驗消費場所,編制美食地圖,激活旅游和本地餐飲消費。力爭到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60億元。
4.發展豐富多元旅游文體活動。繼續辦好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三亞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等品牌活動,精心籌備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和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力爭“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成市體育中心等重點場館,推動文化、體育旅游發展。發展本土民族特色體育游,打造黎族苗族慶祝“三月三”活動等民族運動旅游產品。建設國家南方體育訓練基地,推動多元化運動項目及賽事引入,探索拓展特技滑板、特技摩托、特技摩托艇等新興極限運動市場,建設體育極限運動知名體驗地。發展電子競技賽事旅游,引入國際性電競賽事,建設國際電子競技公園。打造全球頂級、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音樂節,吸引國內外知名音樂節、大型演唱會在三亞舉辦。扶持本土精品劇目創作展演,提升三亞千古情、紅色娘子軍等品牌演藝效應,打造具有海南標識性和標志性演藝節目。引進國內外高端演藝和新興業態,引進知名藝術家駐場表演。高標準建設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
5.營造優質的旅游消費保障環境。深化部門聯動協作,強化以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各行政執法部門為主的“四位一體”旅游市場監管體系,形成監管執法合力。深化三亞市旅游標準化改革,規范涉旅行業協會建設,實施水上旅游、鄉村民宿等領域管理辦法和海鮮餐飲、婚紗攝影等行業高質量服務標準,構建符合國際通行范例、具有三亞特色的“吃住行游購娛”產品服務標準體系。深入開展“誠信經營·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完善旅游經營主體、從業人員“紅黑名單”管理機制。用好第七航權、保稅航油加注等政策,根據疫情防控形勢,提前謀劃航線開發,優化航線結構和布局,推動三亞航空市場擴容。
6.提升世界級濱海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打造高辨識度的國內形象定位,形成與自由貿易港建設相匹配的國際形象。充分發揮市旅游推廣局的作用,強化市場研究、數據分析,實行更加科學精準的推廣策略,與時俱進圍繞“新三亞”城市形象推出旅游營銷主題,提升推廣主題大眾認知度。發揮旅游推廣聯動作用,構建三亞城市整體營銷體系。做強海外營銷推廣,聯合境內優質媒體、境外傳播平臺、航司、知名商業品牌和KOL等,策劃并開展三亞旅游目的地品牌摯友、媒體聯盟及聯名活動。
(二)加快打造自貿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1.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推動交易平臺、保險業、資產管理、上市公司和金融會議等業態集聚。推進數字人民幣應用示范區建設。支持海南清算所、三亞國際資產交易中心、海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發展壯大。鼓勵保險機構加強創新,圍繞環境、農業、旅游、健康、養老等領域研發特色保險產品。加快建設財富管理聚集區,吸引基金管理等機構入駐,推動公募基金落地。推動上市公司集聚,加強對擬上市、掛牌企業的培育輔導,更新擬上市企業后備資源庫,鼓勵股權投資機構、市外上市及擬上市、掛牌企業入駐。推動金融會議集聚,對接國內外金融機構與行業組織,引導各金融機構、各會展公司在三亞舉辦金融經濟類論壇、會議、活動等。加快發展離岸新型國際貿易。力爭到2024年末,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15億元,各類金融企業數量達到1600家。
2.做優做精醫療健康產業。聚焦主動健康熱點領域,發展高端特色醫美、健康檢查、康復療養、溫泉養生、森林康養等業態,創建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發揮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輻射功能,做強海棠灣醫療健康服務產業。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擴大中醫藥健康服務消費客群,推進市中醫院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力爭到2024年,以主動健康為核心,以中醫藥健康服務貿易為特色的健康產業發展格局基本成型,健康產業與農業、金融、會展等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廣泛深入。
3.加快發展現代商務服務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推動境內外投資者設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綜合型(區域型)總部、高成長型總部和國際組織(機構)地區總部、專業子公司等法人或分支機構,力爭到2024年,累計落地總部企業30家以上。高水平發展會展業,加快建設國際會展設施,推動保利C+國際博覽中心竣工投用。發布三亞市會展行業地方標準,精心策劃舉辦重點產業領域高端會展。結合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落實要素流動便利,引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合作、“一帶一路”、泛南海合作等領域全球峰會、論壇、博覽活動和國際知名行業品牌會展,推動現有品牌會展拓展,形成以國際性會展為引領、國家級和區域性會展為主體、本地培育會展為特色的會展品牌體系。培育發展專業服務業,引進國際知名規劃設計、審計稅務、法律服務、管理咨詢、資產評估、知識產權、檢測認證、人力資源、環保服務等專業服務企業,提升專業服務水平,累計引入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管理咨詢機構等專業服務機構90家。完善三亞保稅物流中心(B型)運營管理,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六體系兩平臺”建設,提升公共服務平臺綜合服務水平,增強跨境電商產業集聚發展能力。
4.著力發展現代物流業。高標準建設梅村產業園,培育壯大黃金珠寶及高端消費品、物流供應鏈等產業。進一步完善三亞航空貨運網絡布局,改造升級三亞鳳凰機場現有貨庫,完善易腐貨物、危險品、牲畜、貴重貨物等特殊貨品處理功能,滿足多類型貨物特殊處理設施需求,擴建三亞鳳凰機場貨站規模。加快推進三亞南果農副產品物流園、三亞佳翔航空貨運農產品加工貿易冷鏈物流園等項目建設,結合新機場布局建設臨空產業園、物流產業園,打造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加快建設三亞跨境電商物流產業園,營造良好發展生態。
(三)加快躋身國家戰略高新技術前沿區
1.大力推進南繁產業發展。圍繞國家“南繁硅谷”建設目標,建立更加開放融合的南繁科研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動種業及關聯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南繁科技城暨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探索生物風險防控、種質資源引入、知識產權保護等功能。發揮南繁科技城輻射引領作用,協同帶動樂東抱孔洋、陵水安馬洋兩個基地建設。全力爭創崖州灣國家實驗室,開展種業“卡脖子”技術攻關,打造全國種業創新高地。加快國家(三亞)隔檢中心、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南山港公共科考碼頭等重大平臺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及確權交換中心、種業創新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高標準打造生物育種專區和生物谷項目,引導種業領域合同研究組織(CRO)主體持續集聚,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設立種業國際貿易中心、種業國際會展中心,推進種業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到2024年,累計落地南繁產業總部企業5個,營業收入達162億元。
2.培育壯大深海產業。以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及深海科技研發平臺為依托,加強“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領域技術攻關,推進深海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完善科研與產業相關配套服務體制機制,全力打造國家深海科技創新中心和深海科技產業集聚區。推動崖州灣科教城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南海地質科技創新基地、三亞深海化合物資源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放大“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等大國重器技術溢出效應,培育深海科學與智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推進海洋綜合立體觀測網、海洋大數據服務平臺等智慧海洋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招商三亞深海裝備產業園等項目建設,發展海洋裝備制造、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可再生新能源開發利用等深海科技產業。圍繞“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深海)”體系,推動近岸海上試驗場、南海島礁可持續發展技術體系研發平臺、深部生命國際研究中心、三亞崖州灣研發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聚焦能源開發、海洋裝備、生物醫藥等領域,吸引一批企業和項目進駐。到2024年,累計落地深海產業總部企業5個,營業收入達243億元。
3.深化數字科技創新應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積極推進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中國電子三亞信息港、三亞互聯網信息產業園等園區建設發展,推動網易海南總部及元宇宙產業基地項目加快落地,加快推進三亞太空科技館等項目建設,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及專業服務產業集群招引,培育提升空天信息、遙感信息、衛星測控等航天科技產業。加快“城市超級大腦”等應用型項目建設,加快智慧醫療服務發展。
4.謀劃特色先進制造業布局。推進高端裝備制造和關鍵共性材料項目策劃和落地,支持海洋石墨烯、深海防腐、生物基材料等海洋新材料和關鍵小件先進制造,探索南繁領域科研,儀器設備、功能性食品、設施農業裝備先進制造,發掘生物酶制劑、腦機接口類智能裝備、醫療器械等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領域高端制造業發展機會。依托海南國際游艇設計大賽,攜手法拉帝等知名游艇設計制造企業與相關高校,推動設立游艇設計研發中心。培育發展黃金珠寶加工貿易產業,加快推進紫金國際控股黃金精煉等項目建設。探索開展離島免稅商品目錄中高端消費產品的保稅加工,發展以三亞免稅商城為前店的“前店后廠”模式。基于零關稅、加工增值超過30%(含)的貨物經“二線”進入內地免征進口關稅政策,促進高關稅、高增值原料進口相關加工集聚。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加快裝配式建筑構件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
(四)加快創建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
1.培優熱帶特色種植業。加快建設崖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綠色農業先行試驗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充分利用“新奇特優”南繁成果,形成首種優勢,打造熱帶高效農產品品牌。不斷夯實熱帶水果、熱帶經濟作物和冬季瓜菜產業發展基礎,打造百億產業。加大力度推動熱作新品種的推廣,大力發展豇豆等冬季瓜菜和天然橡膠、椰子、榴蓮等熱作產業。加快推進芒果產業集群建設,實現芒果等熱帶水果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積極建設花卉品牌,打造高標準的花卉市場和種苗花卉產業基地。力爭到2024年,新增(含)續展“兩品一標”10個,農業總產值達到150億元。
2.培育農產品深加工業。前瞻謀劃農產品加工增值產業園。加大農業產業鏈各環節的投入,發展農副產品進出口及深加工產業,推出以諾麗果酵素、南藥、黎藥等為代表的特色保健品、以芒果果脯等為代表的水果加工、以魚干等為代表的水海產品等深加工產品。推動崖州區果蔬批發市場建設,依托芒果產業集群建設,大力發展芒果等深加工產業,布局建設一批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基地,形成“生產+倉儲+保鮮+銷售”產業鏈。力爭至2024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10億元。
3.培強海洋漁業。依托崖州中心漁港,建設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以漁港為中心,加強漁村建設,大力發展特色水產種苗、深海網箱養殖、水產國際貿易和精深加工。大力發展深海捕撈,做強海洋漁業經濟。加快推進蜈支洲島海洋牧場、崖州灣海洋熱帶海洋牧場和三亞灣海洋牧場等3個海洋牧場建設進度。力爭至2024年,海洋漁業產值達20億元。
4.培壯農旅休閑產業。發揮山水林田河海優勢,進一步整合鄉村旅游資源,打造椰級鄉村旅游點、海南共享農莊和田園綜合體等休閑農業示范點和休閑農業重點示范縣。依托亞龍灣玫瑰谷和博后村,打造集玫瑰種植、玫瑰文化展示、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花卉旅游風情小鎮。積極拓展漁業經濟發展空間,充分利用現有水產養殖資源,深挖漁家文化,以休閑垂釣等各類水上娛樂項目、漁文化和民族文化宣傳為載體,積極發展觀光、體驗等形式的休閑漁業。優化熱帶雨林、海島漁村、田園風光、文物古跡、溫泉養生、休閑垂釣等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力爭到2024年,實現全市休閑農業(含休閑漁業)旅游接待游客455萬人次以上,休閑農業(含休閑漁業)旅游營業收入5億元以上,接待人次年均增長10%以上。
(五)加快打造產業集聚發展樣板區
1.推進崖州灣科技城建設發展。高效協同互聯網信息產業園、遙感產業園等園區,聚焦種業科技、海洋科技、數字科技、生物科技等方向,加速國家戰略資源導入,引領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形成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謀劃向北建設功能拓展區,布局保稅物流加工與公共教學區。力爭到2024年,園區營業收入達347億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300家。
2.加快中央商務區建設。用足用好海南自貿港政策,加速總部經濟、金融服務、現代商貿、郵輪游艇、專業服務、文化休閑等領域全球優質產業要素集聚,打造現代商貿產業發展引領區、金融擴大開放實驗區、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區、郵輪旅游試驗區、游艇產業改革發展創新試驗區。力爭到2024年,園區營業收入達2000億元,落地總部經濟企業10家。
3.推動三亞海棠灣國家海岸休閑園區發展。集中布局休閑度假旅游、主題樂園旅游、文化旅游、游艇旅游等多元化旅游產品,打造全球一流旅游消費服務,加快國際高端健康服務布局,支撐旅游消費升級,打造匯集全球人氣的旅游業集聚區。力爭到2024年,園區生產總值達177億元,游客接待量達224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433億元。
4.發展壯大三亞互聯網信息產業園。重點促進互聯網文娛、跨境電商服務貿易、數字科技園區三大產業發展,建設國際化跨境電商商務服務平臺,打造三亞互聯網文娛產業新高地。力爭到2024年,園區營業收入達35億元。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機制。成立三亞市產業培優提升工程領導小組,負責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由市委書記和市長共同任組長,分管發展改革的副市長任常務副組長,其他副市長任副組長,各區政府、市直各部門擔起屬地責任和部門責任。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辦公室,辦公室設在三亞市發展和改革委,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分管發展改革工作的副市長兼任,副主任由市政府副秘書長和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兼任。
(二)聚焦招商建設。搭建產業招商項目庫,圍繞重點產業方向,圍繞龍頭企業,開展產業鏈強鏈、補鏈、擴鏈招商,招引、落地、推進一批業態新、影響力強、拉動效應明顯的重點項目,爭取簽約落地率達到60%,項目開工率達到40%。制定產業項目滾動計劃,形成接續不斷、滾動實施的儲備和推進循環體系,每年遴選年度計劃投資1個億以上的產業項目予以重點推進,建立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優化項目用地、規劃、環評等審批手續,建立市領導聯系產業重大項目制和專人負責制,實施從招商到建設全過程跟蹤服務,協助企業解決項目落地和推進過程中面臨的注冊、資金用地、審批等問題,對完成產業投資額較大的企業予以獎勵。
(三)培育市場主體。力爭到2024年,實施上市公司培育“尖峰嶺”行動,力爭新增上市公司1-2家、培育上市后備企業5家。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行動,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4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5家。實施“小升規”企業培育行動,“四上”企業新增376家。
(四)完善要素保障。統籌財政、稅收、金融等資源,按照“一產一策”原則,建立更為精準高效的產業政策體系。積極推行先租后讓、租讓結合供地方式,實施彈性年期供地和混合用地制度,對標志性產業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等,研究采用“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支持。發揮政府產業基金作用,鼓勵和引導銀行資金、創投基金、保險基金等各類金融資本參與,精準配置天使資金、創投資本、產業基金、戰略投資等多樣化、定制化融資服務。
(五)加大人才引育。探索“平臺+資本+市場”引才模式,發揮重點園區和進駐高校、科研院所、市場主體的作用,促進人才引育和使用發展一體統籌。充分發揮自貿港政策優勢,引進一批重點產業急需的領軍人才,打造創新型、技術型、應用型人才隊伍。支持院校、企業等建設公共實訓基地、企業培訓中心等平臺,加大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培養一批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進一步完善人才服務保障政策,在人才落戶、住房、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六)開展統計監測。建立完善相關產業重點企業和項目統計監測目錄,明晰產業邊界,搭建相關產業企業庫。加強對龍頭企業的監測分析,加強產業經濟運行相關數據分析和監測,及時掌握重大項目實施、政策落實情況,完善實時動態監測和反饋機制,做好跟蹤分析、量化評估等。
(七)強化督查考核。對本方案明確的責任事項和任務清單,按年度、季度進行目標分解。領導小組辦公室按季度督查進展情況,對于工作組織開展得力,進展高于序時進度的單位進行通報表揚;對于工作組織不力,進展緩慢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市委將把產業培育提升工程作為領導班子和個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