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慈湖國家高新區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14 點擊:次
今年以來,馬鞍山慈湖高新區緊緊圍繞創新發展主題,通過集聚創新創業要素、不斷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由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變、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高新區建設發展水平大幅提升。今年7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全國115個國家級高新區最新評價結果,慈湖高新區總體排名進位明顯,從上年的第88位上升至第73位,提升15位,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能力躋身全國前列。
(一)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提升園區創新能力
1.科學制定發展規劃。高新區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安徽省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結合自身實際,研究制定了《馬鞍山慈湖高新區科技服務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慈湖高新區基本形成比較完備的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科技服務機構達400家,科技服務收入達50億元,科技服務業年均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形成5家左右大型科技服務企業,10個左右具有競爭力、影響力的科技服務品牌,力爭全面建成科技服務業發展示范區。
2.切實強化科技金融支撐。一是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目前已有1家企業獲金融機構500萬元專利貸款資金扶持。二是探索開拓股權投資路徑。制定《高新區股權投資資金管理辦法》,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對園區內發展前景好但缺少資金的擬上市掛牌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同時,協調園區博浪熱能公司與安徽省高新創業投資公司成功簽署《股權投資合作協議》,并獲500萬元“市高成長性科技型創業投資基金”扶持。三是推動企業上市掛牌工作。目前,園區2家企業已與券商簽訂協議,正式啟動“新三板”掛牌工作,另有多家企業正積極與券商等中介機構對接;9家企業掛牌安徽省“四板”。
(二)積極培育創新主體,推進創新要素不斷集聚
1.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等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通過科技招商、孵化培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途徑,以高新技術產品、科技計劃項目等科技要素為線索,開展“地毯式”摸排,多渠道發掘、培育創新企業申報線索。建立創新企業培育動態儲備庫,根據培育企業實際,按種類、分階段提前制定至少2個年度的“批次梯隊培育計劃”,超前開展、持續推進培育與認定工作。2015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家、省創新型試點企業5家、省民營科技企業20家。目前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突破90家,穩居全市第一。
2.扎實推進創新載體建設。一是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平臺建設。采取“綜合+專業”的孵化模式,重點培育具有特色優勢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園區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創業功能進一步完善,具備20萬平米的孵化場地,已入駐企業200余家。二是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支持科技咨詢、情報信息、技術轉移、專利代理等服務機構的建設發展。目前,高新區擁有各類公共服務機構50余家,其中科技風險投融資機構2家,技術交易服務機構1家,生產力促進中心6家(國家級1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5家,科技咨詢服務機構8家,園區科技綜合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三是加快推進企業研發平臺建設。圍繞高新區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企業建立內部研發機構,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目前,全區擁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0家(國家級1家、省級7家),重點實驗室13家(國家級1家、省級3家),企業技術中心25家(國家級1家、省級10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家(國家級2家、省級1家),院士工作站2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初步形成了高新區的創新源頭。
3.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借助高校院所技術優勢,推動園區企業與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青島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工業大學等國內高等院校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各類政產學研活動10余次,促成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簽約產學研合作項目85項,新建產學研合作基地2家,成功組建“北大益豐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研究試驗基地”。目前,園區80%以上的科技型企業與國內各高校院所建立了長期產學研合作關系。
4.強化知識產權發展戰略。慈湖高新區獲批安徽省知識產權示范培育園區。目前,高新區累計有1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4家企業被認定為安徽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2家企業被認定為市知識產權示范、試點企業,1家專利服務代理機構入選“安徽省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培育單位”。近3年全區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呈幾何數增長,專利獎勵資金累計超1000萬元,基本實現園區重點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的“全覆蓋”。
5.積極引進培育創新人才。2015年,高新區生產力促進中心與浙江大學聯合開辦工商管理EMBA高級研修班,有近百名園區企業高管參加進修提升。園區易能石墨烯研發團隊入選市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并被市政府推薦申報省科技人才團隊,預計可爭取1000萬元資金支持;博浪熱能公司負責人申報科技部創新創業人才計劃獲安徽省科技廳申報推薦;桓泰環保公司負責人獲市委組織部推薦申報安徽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特殊支持計劃。
(三)完善管理服務支撐體系,創新環境不斷優化
1.政策環境不斷完善。一是制定園區自主科技創新獎勵政策。結合省“1+6+2”、市“1+4”政策內容,制定出臺高新區《科技創新獎勵辦法》、《科技計劃項目暫行管理辦法》、《鼓勵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創新創業實施辦法》、《促進企業上市(掛牌)獎勵暫行辦法》等政策措施。目前,高新區已形成了以“科技創新獎勵”與“工業經濟倍增”為主要內容的“1+1”創新政策體系。二是積極兌現“科技創新券”政策。結合走訪企業專職服務秘書活動,向園區企業進行廣泛宣傳,積極動員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申報,2015年共有32家科技型企業累計獲得213.5萬元“科技創新券”兌現資金扶持。三是大力實施科技“小巨人”企業創新能力培育計劃。通過對園區企業進行走訪摸排,確定重點申報培育企業,并落實專人對企業相關申報條件和申報資料進行實時跟蹤,全力督促并指導企業開展申報工作。2015年新認定科技“小巨人”企業7家,目前全區科技“小巨人”企業數已達15家,累計幫助企業獲得2500萬元委貸資金支持,企業生產經營及創新發展情況良好,企業培育計劃項目正在有序實施中。
2.服務環境不斷優化。一是成立高新區服務企業領導小組。明確118名專職服務秘書分別領銜聯系全區注冊占地企業及在建重點項目。在高新區網站開辟“企業訴求”專欄,設立服務企業熱線電話,創建企業QQ群,多形式、多渠道了解并收集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訴求和問題,確保每個企業都有服務的區領導、區部門及聯絡人,做到服務對象全覆蓋,服務人員“終身制”。同時建立督辦制度,將各部門走訪、服務企業情況與年度考核相掛鉤,作為兌現獎懲的重要依據。二是成立高新區政務中心。新建政務(企業)服務大廳,開展企業服務全程代辦(帶辦)工作。高新區工商、稅務、國土等派駐機構進駐“中心”,對企業辦理驗資、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環節實行一條龍、一站式服務,有效提高了管理服務效率。
園區科技工作已連續多次位居全市科技創新要素綜合排名第一位。今年1-11月,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549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39億元,同比增長3.1%;完成工業增加值148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14億元,同比增長1.2%;完成專利申請1682件、授權1189件,其中發明申請、授權分別為593件、156件,較上年同期增長1倍以上。
二、2016年及“十三五”發展主要任務
(一)積極融入合蕪蚌自主改革試驗區
以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政策省內推廣實施為契機,大力培育創新型產業,力爭早日建成創新體系健全、創新要素集聚、創新效率高、經濟社會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創新改革試驗“新高地”。
(二)大力推動“東向發展”戰略
1.加快科技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建設。一是實施科技新城建設工程。二是實施科技服務流程再造工程。三是實施科技服務區域聯動工程。
2.加快創新創業平臺載體建設。一是加快推進孵化器建設。二是加強各類研發機構建設。三是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四是搭建市場化投融資平臺。五是創新適合科創項目的金融產品。
3.加快推進各類產業園建設。一是推動電子產業園建設。以中興通訊的入駐為契機,重點發展IP 接入通訊產品和開發安全領域操作系統等工業基礎軟件。二是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園建設。以易能大氣等龍頭企業為主導,重點發展智能電網、資源循環利用和節能環保產品三大行業,建成安徽省新興的智能電網產業基地。三是推動新材料產業園建設。以奧盛新材料、金星鈦白、中糧生化等龍頭企業為主導,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和鋼鐵新材料兩大行業,建成長江經濟帶重要的鋼鐵新材料產業基地。四是推動裝備制造產業園建設。以意大利邁特諾、雙力起重等骨干企業為龍頭,著重發展技術密集型、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有積極帶動作用的產品,包括重載機器人、海工裝備、農業機械和物流設備,建成全國以重載機器人為顯著特色的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三)加快創新創業人才資源集聚
慈湖高新區將緊緊抓住地處長江經濟帶的區位優勢,加大人才的招引力度,尤其是吸引高校大學生來園區創新創業。另一方面在項目資助、租房補貼和購房補助、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引進的人才優先支持。同時,進一步加大創新團隊引進力度。力爭引進2-3個創新團隊,為高新區經濟轉型發展服務。